超融合服务器

阿里云服务器

超融合基础架构

超融合基础设施(Hyperconverged Infrastructure, HCI)是当代数据中心架构的一次革新,它巧妙地将计算力引擎、高速网络架构、智能存储解决方案以及服务器虚拟化技术深度融合于单一集成单元之中,不仅如此,还内置了诸如数据备份与恢复软件、即时快照机制、智能数据去重以及在线数据压缩等高级数据管理功能。这一设计理念的精髓在于,通过高度集成的方式,极大地简化了IT环境的复杂度,提升了资源利用效率与运维灵活性。

多套HCI单元设备能够通过网络无缝连接,形成强大的资源集群,实现动态扩展(scale-out)能力,如同构建积木般轻松构建或扩容整个数据中心资源池。这种模块化、即插即用的部署模式,不仅缩短了项目上线周期,也降低了初期投资门槛与长期运营成本,使得企业能够快速响应业务需求变化。

HCI作为通往“软件定义数据中心”(SDDC)的关键桥梁,其核心价值在于彻底打破了传统硬件与软件的界限,让数据中心资源的管理、配置、优化完全由软件定义和驱动。这种转变赋予了数据中心前所未有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能够像云服务提供商(如Google、Facebook所采用的架构)那样,以极高的效率、灵活性和成本效益运行,同时确保数据的安全性与完整性。

简而言之,HCI以其一体化的设计哲学、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及高效的运维模式,正在引领数据中心架构向更加智能化、绿色化、弹性化的方向迈进,为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坚实的支撑平台。

系统简介

重塑超融合基础架构:一体化的高效数据中心基石。

在信息化浪潮的推动下,超融合基础架构(Hyper-Converged Infrastructure, HCI)应运而生,它重新定义了数据中心的构建方式,将虚拟计算资源与存储设备深度融合,形成了一个高度集成的信息基础架构新纪元。在这一架构下,计算力、网络能力、存储解决方案及服务器虚拟化技术被巧妙地封装于单个单元设备之中,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资源整合与优化。

HCI的核心优势在于其模块化与可扩展性。多个HCI单元能够通过网络无缝连接,形成强大的资源集群,支持无缝的横向扩展(Scale-Out),如同积木般灵活构建出适应各种业务需求的资源池。这种设计不仅简化了数据中心的架构复杂度,还显著提升了资源利用效率,让数据中心能够轻松应对业务增长带来的挑战。

硬件服务器作为HCI的坚实基石,为数据中心提供了强大的容量扩展性和数据可用性保障。通过以虚拟机为核心的设计,HCI显著提升了集群的运算效能和存储空间利用率,实现了资源的高效调度与分配。其简单、高效、高性能及易部署的特点,使得HCI成为众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理想选择。

在成本控制与风险防范方面,HCI同样展现出了独特的优势。它消除了单独采购服务器和存储设备的必要性,不仅节省了宝贵的机柜空间,还显著降低了电源消耗,为企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此外,HCI所采用的软硬件统一技术接口,确保了资源的灵活调配与高效利用,避免了虚拟化环境中的资源争抢问题。

在HCI的架构中,虚拟机和存储空间的构建完全依赖于软件技术,实现了底层物理设备与用户之间的有效隔离。这种设计不仅增强了系统的安全性与稳定性,还促进了硬件资源与虚拟化平台的深度融合,为用户提供了更加灵活、便捷的资源使用体验。用户可以通过简单的堆叠方式添加节点,轻松实现超融合架构集群容量的扩展,满足业务发展的长远需求。

谈及超融合技术的核心组件,计算虚拟化、存储虚拟化及网络虚拟化构成了其坚实的三大支柱。在计算虚拟化领域,KVM、VMware、Hyper-V、Xen等主流技术路线各展所长,为用户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存储虚拟化方面,GlusterFS、Ceph等开源解决方案凭借其高性能与可扩展性赢得了广泛认可。而网络虚拟化则多采用自研方式,结合VxLAN、SDN等先进技术,为用户构建了高效、灵活的网络环境。

超融合基础架构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与卓越的性能表现,正逐步成为数据中心架构领域的新宠。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应用的持续深化,我们有理由相信HCI将在未来信息化建设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组成

超融合系统的深度剖析:重塑数据中心的高效与灵活。

在当今这个数据驱动的时代,超融合系统以其独特的魅力正逐步成为数据中心架构的主流选择。该系统将存储与计算两大核心功能巧妙地集成于单一节点之中,或是构建在节点集群之上,每个节点均兼具强大的计算与存储能力,从而实现了资源的深度整合与优化。

超融合系统的核心魅力,源自其精心设计的三大通用组件:

一、分布式存储系统:资源池的智慧编织者

这一组件犹如超融合系统的神经中枢,它巧妙地建立在虚拟化平台之上,通过对服务器虚拟化技术的深度应用,将散布于各节点的本地存储资源编织成一张庞大的资源网。通过部署存储虚拟设备,系统将这些碎片化的存储资源转化为统一、灵活的存储服务,为运行其上的应用虚拟机提供坚实的后盾。这一过程不仅提升了存储资源的利用率,还赋予了系统极高的可扩展性与灵活性。

二、高速网络:连接未来的高速通道

在超融合系统中,高速网络如同血液般流淌于各个节点之间,为分布式计算与存储集群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GE/10GE以太网交换机或是更为先进的Infiniband光纤交换机,作为网络的基石,构建了一个可扩展且高可用的网络通道。它们不仅确保了数据在节点间的快速流动,还大大提升了系统的整体性能与稳定性,为业务的连续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统一管理平台:智能的指挥官

统一管理平台是超融合系统的智慧大脑,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管理工具,更是整个系统的指挥官。该平台不仅提供了硬盘或SSD等硬件设备的抽象层,让系统能够跨越物理界限,以统一的视角管理所有资源;还融入了工作负载优化、冗余部署、故障自动迁移、容器化应用管理等高级功能,使得系统的运维与管理变得前所未有的简单与高效。

基于这样的架构设计,超融合系统能够充分利用X86服务器等低成本企业服务器资源,通过对内置硬盘的虚拟化处理,提供高性能且经过RAID优化的存储空间。服务器以集群的方式部署于数据中心的多个机架内,通过机架间及机架内的高速二层交换网络紧密相连,形成一个坚不可摧的资源堡垒。以单个2U X86机架服务器提供40TB裸容量为例,一个由100台服务器组成的超融合集群即可轻松提供高达4PB的存储容量,足以满足绝大多数企业的业务增长需求。而批量采购的商用服务器策略,则进一步降低了数据中心的建设成本,使得基于超融合架构的数据中心在性价比方面展现出无与伦比的优势。

特点

超融合基础架构:重塑数据中心效能与管理的未来。

超融合基础架构,作为数据中心架构领域的一次深刻变革,它不仅仅继承了融合式架构的精髓,更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创新与突破。这一架构的核心在于其将通用硬件服务器作为基石,通过高度集成的设计,将运算与存储单元紧密融合,构建出一个兼具高效能、可扩展性与数据可用性的虚拟化环境。

1. 运算与存储的无缝融合

区别于传统的存储区域网络架构,超融合基础架构彻底打破了运算与存储单元的界限。在传统的架构中,运算和存储资源往往分布在不同的物理设备上,通过复杂的网络连接进行数据传输。而在超融合架构中,每台服务器节点都集成了强大的计算能力和充足的存储空间,实现了真正的“合二为一”。这种设计不仅简化了数据中心的物理结构,还极大地提升了资源利用效率,使得每一台服务器都能成为一个独立而完整的虚拟化环境提供者。

2. 软件定义下的资源灵活调配

超融合架构的另一大亮点在于其采用了以虚拟机为核心的软件定义方式。通过虚拟化平台软件,系统能够智能地管理和调配底层的硬件资源,包括计算资源和存储资源。这种软件定义化的设计赋予了超融合架构极高的灵活性和可定制性。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轻松设定虚拟机与存储空间的规格和数量,而无需担心底层物理设备的限制。同时,Hypervisor等虚拟化技术的运用,进一步隔绝了用户与底层物理设备的直接联系,确保了虚拟化环境的独立性和安全性。

3. 简化管理,提升运维效率

在管理层面,超融合架构同样展现出了显著的优势。相比传统的融合式架构,超融合架构将运算与存储资源集成于同一平台之上,实现了资源的统一管理。这意味着管理员无需再面对多个独立的管理工具和系统,只需通过单一的平台即可完成对整个虚拟化环境的监控、配置和优化工作。这种简化的管理模式不仅降低了管理成本,还提升了运维效率,使得数据中心的运维工作变得更加轻松和高效。

4. 灵活的扩展策略:纵向与横向并重

在扩展性方面,超融合架构同样表现出色。一方面,它支持纵向扩展,即通过在单台服务器节点上增加更多的计算资源或存储资源来提升整体性能;另一方面,它也支持横向扩展,即通过将更多的超融合设备以堆叠的方式加入到集群中,来实现整个虚拟化环境的容量扩展。这种灵活的扩展策略使得超融合架构能够轻松应对业务增长带来的挑战,确保数据中心能够持续、稳定地运行。

超融合基础架构以其独特的优势正在逐步成为数据中心架构领域的新宠。它不仅简化了数据中心的物理结构和管理流程,还提升了资源利用效率和运维效率。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持续深化,我们有理由相信超融合架构将在未来数据中心建设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超融合技术

超融合技术:重塑数据中心的新纪元

超融合技术,这一前沿的架构创新,正引领着数据中心向更加高效、灵活与智能的方向迈进。它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名词,更是对传统IT架构的一次深刻变革,将计算、存储、网络及虚拟化等关键资源无缝集成于单一的一体化基础架构之中。

核心概念

超融合架构,顾名思义,是超越传统界限的融合体。它摒弃了服务器、存储、网络三者各自为政的孤立状态,将CPU、内存、存储介质、网络接口以及虚拟化技术深度融合于每一台设备之中,形成一个个独立的单元节点。这些节点通过网络紧密相连,构建起一个模块化、可扩展的资源池,实现了从底层硬件到上层应用的全面整合与优化。

独特优势

全面融合,简化管理:超融合技术彻底打破了传统架构中计算与存储分离的壁垒,实现了资源的统一管理与调度。通过软件定义的方式,计算、存储、网络资源均被虚拟化并置于同一控制平面之下,极大地简化了IT架构的复杂度,降低了运维成本。管理员只需通过一个统一的平台,即可轻松管理整个虚拟化环境,实现资源的快速部署与灵活调整。

敏捷响应,快速部署:超融合架构以其高度的集成性和灵活性著称。一体机设备在出厂前已完成硬件集成与软件预装,开箱即用,大大缩短了部署周期。同时,基于虚拟化和软件定义的特性,超融合架构能够构建出扁平化、弹性可扩展的IT环境,快速响应业务需求的变化,实现业务的敏捷部署与扩展。

安全可靠,数据无忧:在超融合架构中,数据的安全性与可用性得到了显著提升。通过将数据分散存储在多个节点上,并采用多副本机制进行备份,有效降低了单点故障的风险。即使某个节点出现故障,系统也能迅速在其他节点上恢复服务,确保业务的连续性和数据的完整性。此外,超融合架构还提供了丰富的安全特性与策略,为数据中心的安全运行保驾护航。

开放兼容,灵活扩展:超融合架构采用软硬件解耦的设计思路,确保了其在不同硬件平台和操作系统上的广泛兼容性。无论是何种品牌的x86服务器、何种类型的外置存储设备还是何种网络协议的网络设备,都能轻松接入超融合架构之中。这种开放性与灵活性使得超融合架构能够轻松应对未来技术发展的挑战与变化,为数据中心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台服务器+StarVCenter,搭建“超融合云平台”-完美体验-跑100台虚拟机

StarVCenter超融合云平台搭建过程 - 创建模板镜像

在StarVCenter超融合云平台中,创建模板镜像是一个重要步骤,因为它可以大大提高虚拟机部署的效率和一致性。以下是根据提供的参考资料《StarVCenter帮助文档》中关于“安装虚拟机(制作模板镜像)”的详细步骤:

第一步:上传ISO

  • 准备ISO镜像:确保所需的操作系统ISO镜像文件已经准备好。

  • 上传ISO到光盘镜像库:登录StarVCenter管理平台,将ISO镜像文件上传到“光盘镜像库”,并关联相应的操作系统。

第二步:全新安装虚拟机

  • Windows虚拟机安装(或Linux虚拟机安装)

  • 选择安装类型:在StarVCenter中选择“全新安装虚拟机”,并指定虚拟机的基本配置,如CPU、内存、存储等。

配置虚拟机设置:

  • 选择关联的光盘镜像(即之前上传的ISO文件)。

  • 配置虚拟机的网络设置(如VLAN、IP地址等,如果需要)。

  • 启动虚拟机并安装操作系统:启动虚拟机,并按照操作系统的安装向导完成安装过程。

  • 安装配置个性化内容(可选):根据需要,在虚拟机中安装额外的软件或配置个性化设置。

  • 清理不必要的文件:删除虚拟机中的系统日志、临时文件及其它不需要的文件,以减小模板文件的大小。

注意:为了生成的模板文件更小,克隆效率更高,建议在localFile或ceph存储中安装制作。

第三步:转换为模板

  • 删除虚拟网卡:在虚拟机列表页面,点击对应虚拟机的“IP地址”列,进入“虚拟机网卡”页面,删除所有虚拟网卡。

  • 软关机虚拟机:在虚拟机操作栏选择“软关机”,等待虚拟机完全关闭。

  • 转换为模板:在虚拟机完全关闭后,在操作栏选择“转换为模板”。转换完成后,模板将自动存放到模板镜像库中。

通过以上步骤,您就可以在StarVCenter超融合云平台中成功创建一个模板镜像,用于后续快速部署相同配置的虚拟机。这将大大提高虚拟化环境的部署效率和一致性。

超融合一体机和服务器的区别 

超融合一体机与服务器:深度剖析两者的核心差异。

在当今快速演变的IT基础设施领域,超融合一体机(Hyperconverged Infrastructure, HCI)与传统服务器作为两种关键的技术解决方案,各自承载着不同的设计理念与应用场景。以下,我们将从多个维度深入剖析这两者的根本区别。

1. 设计哲学与架构

超融合一体机:秉承“软件定义一切”的理念,将计算资源、存储资源及网络资源深度融合于单一硬件平台之上,通过高度集成的软件堆栈实现资源的统一调度与管理。这种设计旨在简化IT架构,提升资源利用率,并加速服务交付。

服务器:作为计算能力的核心载体,传统服务器专注于提供强大的CPU处理能力,而存储与网络功能则通常作为外部组件独立配置。这种架构灵活性较高,但管理复杂度也相应增加。

2. 硬件集成度

超融合一体机:采用预集成的软硬件一体化设计,用户开箱即可使用,无需繁琐的配置过程。内置高性能服务器节点、高速交换机及分布式存储系统,确保整体性能与可靠性的同时,降低了部署难度。

服务器:作为独立的计算单元,服务器通常需要用户自行配置CPU、内存、存储及网络接口等组件,以满足特定的应用需求。这种灵活性虽然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但也增加了部署的复杂性和成本。

3. 扩展性与灵活性

超融合一体机:凭借其分布式架构和模块化设计,能够轻松实现横向扩展,通过增加节点来增强整体性能与容量。同时,支持按需分配资源,满足业务动态变化的需求。

服务器:扩展性相对有限,主要通过增加服务器数量或升级现有硬件配置来提升性能。然而,这种方式往往伴随着高昂的成本和复杂的运维挑战。

4. 性能表现

超融合一体机:通过分布式存储、多节点并发处理等技术手段,实现了高性能的数据读写与处理能力。同时,内置的负载均衡与故障转移机制确保了系统的高可用性与稳定性。

服务器:性能受限于单台设备的硬件配置,虽然可以通过集群技术提升整体性能,但管理复杂度和成本也随之增加。

5. 运维与管理

超融合一体机:提供统一的运维管理平台,实现了计算、存储、网络资源的集中监控与管理。大大降低了运维难度与成本,提高了IT服务的响应速度与效率。

服务器:需要分别管理服务器、存储及网络设备,运维工作量大且复杂度高。同时,不同设备之间的兼容性与协同问题也可能成为运维过程中的痛点。

6. 数据安全与可靠性

超融合一体机:采用分布式存储技术,数据自动在多个节点间进行冗余存储,提高了数据的可靠性与安全性。同时,内置的备份与恢复机制确保了数据的快速恢复与业务连续性。

服务器:依赖集中式存储系统,数据冗余通常依赖于RAID等技术实现。虽然也能提供一定的数据保护能力,但在面对大规模数据丢失或系统故障时,恢复难度与成本可能较高。

超融合一体机以其高度集成的设计、强大的扩展能力、高效的运维管理以及可靠的数据保护机制,在现代IT环境中展现出了独特的优势。然而,对于特定场景如大规模计算密集型任务等,传统服务器仍具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因此,在选择技术方案时,需根据实际需求与场景进行综合考虑。

浪潮服务器安装超融合系统

NF5280M6服务器高级配置指南

一、硬件概览与RAID配置

NF5280M6服务器搭载了Intel Gold 6326 CPU,主频高达2.90GHz,每颗CPU配备16个核心,共两颗,提供强大的计算能力。内存方面,配置了32GB DDR4 3200MHz内存条共8条,总计256GB,确保多任务处理时的流畅性。存储系统则融合了240GB SATA SSD两块作为系统盘候选,960GB SSD两块用于高速数据访问,以及四块6TB SATA硬盘用于大容量数据存储。此外,还配备了SAS RAID控制器PM8204,带有2GB缓存,支持多种RAID模式及硬盘直通功能,确保数据的安全与灵活性。

RAID配置步骤(以Mixed模式为例):

  • 进入RAID配置界面:在服务器开机时,根据屏幕提示进入RAID配置工具。

  • 选择Mixed模式:在控制器设置中,选择Mixed模式,以同时支持RAID逻辑盘和直通盘的使用。

  • 创建RAID 1阵列:在Array Configuration菜单下,选择Create Array,然后选择两块系统盘(如240GB SATA SSD),设置RAID级别为RAID 1,并命名逻辑驱动器。完成后,确认配置并退出。

二、BIOS高级设置

开启CPU虚拟化:

  • 进入BIOS,导航至Processor Configuration或类似选项。

  • 启用VT-x和VT-d功能,以支持虚拟化技术。

关闭CPU节能模式:

  • 在Socket Configuration下,找到Advanced Power Management Configuration。

  • 将Power/Performance Profile设置为High Performance Compute,然后进一步自定义为禁用SpeedStep(P states)和启用Monitor MWAIT。

校对BIOS时间:

  • 在BIOS主界面,找到Date/Time设置项,确保系统时间准确无误。

启用加电自动开机:

  • 在Platform Configuration或类似菜单中,找到Miscellaneous Configuration。

  • 将Restore AC Power Loss选项设置为Power ON,以实现加电自动开机功能。

切换启动方式:

  • 进入Advanced > CSM Configuration。

  • 根据需要选择Boot option filter为Legacy only或UEFI only。对于大多数应用场景,推荐使用Legacy模式以保证兼容性;若系统盘超过2TB,则考虑使用UEFI模式。

  • 同时,根据需求设置Option ROM execution为Auto或Manual,以控制各PCI设备的启动顺序。

设置启动顺序:

  • 在BIOS的Boot菜单中,找到Hard Drive BBS Priorities。

  • 根据需要调整硬盘的启动顺序,确保系统从正确的硬盘启动。

三、总结

通过上述步骤,您可以对NF5280M6服务器进行详尽的配置,包括RAID设置、CPU虚拟化、节能模式调整、BIOS时间校对、加电自动开机、启动方式切换以及启动顺序设置等。这些配置将确保服务器在高性能、高可用性和高灵活性方面达到最佳状态,满足各种复杂的应用场景需求。

超融合服务器租用价格

超融合服务器是最近才流行的一个服务器名词,也是传统服务器升级的硬件和软件系统,传统服务器的内部架构是由CPU、内存、数据盘、网络设备、外网和虚拟化软件集合而成,各个模块是相互分离的,通过线路连接在一起,而超融合服务器属于一体机硬件(计算+存储+网络)和虚拟化软件完全是集成的,就像电脑上组装机和一体机或者称为品牌机一个性质。

当然,对于超融合服务器价格不算太贵,但肯定比传统集成服务器价格要高,因为这种服务器是新型产品,存储都可以伸缩,非常方便,不需要进行硬件拼接。如果单独购买价格大概在11800元左右,有的服务商报价15200元,不同服务器上价格不同,阿里云的价格稍微更低一些,可以看下专属优惠链接。

超融合的服务器报价

对于超融合服务器的具体报价,由于市场价格会随时间波动、不同配置型号以及供应商政策调整等因素变化,我无法给您提供准确且实时的价格信息。不过,我可以基于历史信息和一般的市场情况向您解释超融合服务器定价的一般原则:

超融合服务器是一种高度整合计算、存储、网络资源,并通过统一的软件层进行管理的基础设施解决方案。其价格通常取决于以下几个关键因素:

1.硬件配置:包括CPU核心数、内存容量、硬盘数量与类型(如SATA、SAS或SSD)、网络接口卡性能等。

2.软件许可:超融合平台所搭载的虚拟化软件、分布式存储软件以及可能包含的其他增值服务(如备份、容灾、云管理工具)等的授权费用。

3.品牌与型号:不同的品牌,比如Dell EMC VxRail、HPE SimpliVity、华为FusionCube等,它们各自的定价策略会有差异。

4.扩展性:超融合服务器是否易于横向扩展,即添加额外节点时的成本。

5.服务与支持:包括基础保修、高级技术支持、现场维护等服务等级也会对总价产生影响。

如果您需要获取最新的超融合服务器报价,建议直接访问各大IT产品销售平台(如苏宁易购、京东、阿里云等)或者联系对应品牌的官方渠道,他们可以提供根据您具体需求定制的配置方案和实时报价。同时,也可以参考行业垂直网站如ZOL中关村在线等获取产品参数和指导价格范围。

超融合服务器多少钱

超融合服务器的价格因其配置、品牌、软件许可、售后服务等多种因素的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以下是估算超融合服务器价格的一般方法:

1.硬件配置:超融合服务器的核心组件包括处理器(CPU)、内存(RAM)、存储(通常是混合使用SSD和HDD)、网络适配器以及其他硬件选项。例如,一台配备双路Intel E5-2600 v3系列CPU(每个CPU具有6核12线程),96GB内存,加上一定数量的SSD缓存和磁盘阵列的超融合服务器,硬件成本可能在6万元人民币左右。

2.软件许可:超融合架构中的关键部分是软件定义的计算、存储和网络虚拟化技术,以及统一管理平台。私有云厂商通常按照服务器物理CPU核心数进行收费,每个核心的授权费可能在1万至2万元人民币之间。这意味着仅软件授权一项,对于一台双路服务器,光是CPU核心授权可能就需要4万至16万元人民币。

3.整体成本:综合以上信息,一台基本配置的超融合服务器总费用可能是硬件成本加上软件许可费用。如果考虑更高端配置或更多的服务保障,总体费用会更高。

4.扩展性和应用场景:根据业务需求,可能还需要增加额外节点以实现横向扩展,这将进一步提高整体投资成本。此外,针对特定行业或复杂业务场景的解决方案,可能还需购买额外的增值模块和服务。

要获得精确的超融合服务器报价,最佳方式是直接联系相关厂家或授权经销商,根据您的具体需求(如处理能力、存储空间、扩展性、软件功能要求等)提供定制化方案和实时报价。由于市场价格波动频繁,请务必联系最新的渠道获取实时信息。